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蚌埠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

时间:2024-07-16 03:45:1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8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蚌埠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


政府令第28号


  《蚌埠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周春雨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蚌埠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市本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安徽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本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可以对直接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单位取得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建设单位应在相关合同文本中载明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包括:

  (一)以财政资金、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基金)、政府债务资金以及其他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

  (二)以第(一)项以外的形式投资产权归国家所有的重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工程项目;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政府、上级审计机关指定审计的其他投资项目。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是指政府所投资金占投资比例超过50%,或虽未超过50%但其拥有建设或经营控制权的项目。

  第四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必审制度。审计机关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主体。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应当在合同中约定经审计后方可办理工程结算或者竣工决算,并约定保留一定比例的待结价款。保留的待结价款可以与工程质量保证金等统筹安排,并在审计后结清。

  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经过审计的,不得结清工程价款,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财务决算、办理资产交付和产权登记。

  第五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以及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工程,应当有重点地对其建设和管理情况实施跟踪审计。

  其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行竣工决算审计。

  第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结果,审计机关经核实后利用的,不再对同一事项进行重复审计;审计机关审核后不采纳社会审计结果的,以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结果为准。

  市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投资评审的,应当在投资评审结束后,将评审结论抄送审计机关。审计机关进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可以利用市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作出的投资评审结论。

  第七条 审计机关可以对下列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有关的重要事项进行专项审计或者审计调查:

  (一)专项建设资金的征集、使用和管理情况;

  (二)涉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事项;

  (三)政府指定或者涉及公共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以及项目进展情况,确定年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抄送市发改、财政等部门。

  审计机关编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应当征求市发改、财政等部门意见。

  第九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相关的部门、单位、机构应当配合审计机关实施审计。

  市各项目审批部门应将本机关审批的年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计划和有关项目批复抄送审计机关。

  市财政部门应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拨付情况通报审计机关。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审计机关定期报送反映工程各阶段实施情况的资料,具体要求由审计机关提出。

  第十条 审计机关根据需要,可以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者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投资审计工作,所需经费由市政府投资审计专户列支。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审计机关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应当采取招标等公平竞争方式。

  第二章 审计程序

  第十一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审计机关提请竣工决算审计,提交竣工决算审计所需的资料(含电子数据)。审计机关对具备审计条件的审计事项按规定组织实施审计。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制发审计通知书;通过实施对各种相关资料的审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审计机关审计实施结束后,在提出正式审计报告前,应当按照规定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实施项目审计,应当依法出具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依法需要由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的,审计机关应当作出审计建议书,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涉嫌犯罪的,作出移送处理书。

  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应同时抄送市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和作出的审计决定,应当作为有关部门、单位、机构办理国有资产移交和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

  第十五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结算多计、少计工程价款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据实结算。

  建设单位已多付的工程价款,由审计机关依法予以全额追缴。

  建设单位应按审计核减工程价款的10%上缴审计专项经费至市政府投资审计专户。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应当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结果,并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有关部门对审计机关移交、移送的涉嫌违法违纪的案件线索和需要由有关部门查处的事项,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查处,并将查处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第三章 审计内容

  第十八条 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实施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二)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和工程监理等建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概算调整情况;

  (四)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情况,以及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其他财务收支情况;

  (五)征地、拆迁费用管理及使用情况;

  (六)工程价款结算、支付和工程造价控制情况;

  (七)工程质量管理情况;

  (八)项目竣工决算报表的编制情况;

  (九)交付使用资产情况;

  (十)项目尾工工程未完工程量和预留投资资金情况;

  (十一)经济、社会、环境等投资效益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实施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承包合同的执行情况;

  (二)工程价款结算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

  (三)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情况;

  (四)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税款;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条 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实施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单位资质情况;

  (二)项目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规模和标准进行,设计是否具有经济性、合理性;

  (三)设计费用收取情况;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 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理单位实施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监理单位资质情况;

  (二)监理单位执行合同情况;

  (三)监理费用收取情况;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供应单位实施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设备、材料采购供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设备、材料采购供应的价格情况;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对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有关的其他单位实施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要求收取费用情况;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五条 被审计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审计机关或者由审计机关建议市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纳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未经审计而擅自办理竣工决算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或以虚报、冒领、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国家建设资金的;

  (三)违反规定擅自调整建设标准、变更建设规模或擅自扣减计划内工程内容及建设计划外工程的;

  (四)虚列工程成本、虚列投资完成额、隐匿结余资金的;

  (五)材料设备采购、保管不善,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

  (六)偷工减料、高估冒算、虚报冒领工程款的;

  (七)因勘察、设计过错而造成项目重大预算失控和投资损失的;

  (八)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或者参与虚假签证,并造成损失的;

  (九)编制虚假工程造价文件,或者串通虚报工程造价,或者工程造价文件编制误差严重的;

  (十)应计、应缴而未计、未缴各种税费的;

  (十一)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审计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据相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事实上利害关系而不主动回避的;

  (二)索贿、受贿或者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职务的不当利益的;

  (三)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的;

  (四)弄虚作假、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

  (五)隐瞒被审计单位和建设项目存在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

  (六)不正确履行职责,因玩忽职守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泄漏国家秘密或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

  (八)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定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审计机关发现社会中介机构存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并按照规定给予处理、处罚。

  审计机关聘请的专业人员有本办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行为的,审计机关应当予以解聘,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预算建设管理费中安排审计费用,具体标准执行《关于重新制定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皖价服〔2007〕86号,如遇文件调整,则自动执行新文件)的规定,在收到审计通知书后划转至市政府投资审计专户。

  建设单位不得自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造价审核。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安徽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各县、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进一步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等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等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8月19日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各单位按照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为进一步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等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搞好分类分级。各地各单位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要进一步细化,搞好分类、分级,明确本单位廉政风险点、表现形式、廉政风险点涉及部门和岗位、风险等级和防控措施及责任主体。部机关各司局、国家土地督察局、部直属单位,对排查出来的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经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分管部领导审定;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经省级国土资源厅(局)党组(党委)研究确定。为规范和统一廉政风险点排查统计汇总工作,请认真填写《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现行制度缺陷和漏洞排查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2,电子版请在部门户网站下载),于12月10日前报部“两整治一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要根据廉洁从政准则和部党组五项禁令,动员干部职工认真自查自纠,主动整改。对执行部党组作出的五项先行停职或免职规定的情况,要进行跟踪检查。要从保护教育干部角度出发,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政策导向,实事求是,严格掌握好政策界限。请各地各单位认真填写《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见附件3),于12月10日前报部“两整治一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地各单位要注意培育和挖掘“两整治一改革”工作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部“两整治一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拟于12月中旬召开座谈会,交流开展“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请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推荐一个市(地)级、一个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为典型单位,典型单位经验要体现鲜明的特色、突出的工作成效,可以是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中某一方面工作的典型经验,于12月10日前将典型单位经验材料(不超过3000字)报部“两整治一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认真搞好阶段性工作总结。各地各单位要对开展“两整治一改革”工作阶段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于12月10日前将总结报部“两整治一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两整治一改革”的组织领导情况、廉政风险点排查和自查自纠情况、阶段性工作成效和主要做法及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对深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工作的建议等。

  以上材料同时报送电子版。

  联系人及电话:卢 曦 吴永高 杨 繁

  010—66557731 66558886 66557583(传真)

  邮 箱:zlb@mail.mlr.gov.cn

  国土资源部“两整治一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附件:
1.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doc
http://www.mlr.gov.cn/zwgk/zytz/201011/P020101123324154796005.doc
2.现行制度缺陷和漏洞排查情况统计表.doc
http://www.mlr.gov.cn/zwgk/zytz/201011/P020101123324156476734.doc
3.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doc
http://www.mlr.gov.cn/zwgk/zytz/201011/P020101123324156634638.doc
4.填表说明.doc
http://www.mlr.gov.cn/zwgk/zytz/201011/P020101123324156825724.doc


商务部关于健全旧货流通网络的意见

商务部


商务部关于健全旧货流通网络的意见

商建发〔2009〕1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精神,进一步发挥旧货业在推动消费升级、引导科学消费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就健全旧货流通网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健全旧货流通网络的重要意义
  健全旧货流通网络、推动旧货行业发展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有利于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充分挖掘社会闲置资源,有利于调剂人民生活余缺,满足不同群众的消费需要,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和城市下岗再就业人员收入水平等。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旧货流通基础设施简陋、经营网点少、市场规模小、经营秩序有待规范和人员素质亟需提高等突出问题,影响旧货业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健全旧货流通网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旧货流通网络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扩大消费,搞活流通。
  二、大力发展旧货市场
  各地应结合自身经济、区位和消费特点,大力发展旧货市场,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完善旧货交易、集散、分拣、结算、质检和维修等功能,提高经营水平,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建设和改造一批大型综合和专业旧货市场。对于已经开办的旧货市场要加强服务,对于新申请开办的旧货市场要提供便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示范旧货市场创建工作,引导市场向服务便民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规模扩大化和市场国际化等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实力雄厚、能够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具有品牌示范效应的旧货市场。
  三、加快旧货收购和销售网点建设
  各地应积极推进旧货网络经营,在广大城乡市场建立旧货收购、销售网络,促进城乡间旧货流通。培育旧货龙头企业和经销户,支持其通过连锁经营等形式,新建和改造统一规范的城市社区旧货收购点、专业分拣中心、乡镇及农村销售点,发展旧货流通在开拓小城镇和农村消费市场中的作用。指导有社会责任的旧货企业开设慈善捐助站、旧货连锁店,支持有条件的旧货网点增加免费接收市民慈善捐助的功能,促进便民服务与慈善事业的共同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旧货市场和城市社区开展“跳蚤市场”试点,引导居民形成循环消费理念。鼓励家电等生产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带动新产品销售和资源节约。
  四、推进旧货行业标准化工作
  各地应高度重视旧货行业标准化工作。开展规范旧货经营秩序、保障旧货流通安全和旧货基础技术等方面的标准研究,组织参与“旧货市场经营管理规范”、“旧货品质鉴定”等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发挥标准化对旧货行业管理的技术保障和支撑作用,逐步建立起分类科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技术先进、应用方便的新型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传、推广和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作用,建立起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标准实施和监督机制,促进旧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五、加强旧货从业人员培训
  各地应积极推进行业培训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旧货市场和企业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适当补助,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本地旧货从业人员都得到一次培训。鼓励旧货从业人员参加鉴定估价的专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鉴定估价师执业资格制度。对于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颁发中国旧货业协会统一印制的从业资格证书,并在中国旧货网上公示。鉴定估价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由中国旧货业协会组织,鉴定估价员的培训指导工作由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同级旧货协会组织实施。
  六、严格规范旧货流通秩序
  各地应统筹规划、建管并重。制定和实施旧货行业发展规划,将旧货经营网点纳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发展。在市场用地、网点用房、融资、税收、交通运输等方面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支持旧货市场加强旧货流通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强旧货宣传,引导循环消费方式,创造旧货业供给与需求。配合有关部门规范旧货行业交易行为,防止欺诈、收赃、售赃等违法行为,加强质量检查,保障流通安全。要求旧货经营者严格履行物品登记制度,禁止非法开展典当业务。经营者在销售经过清理、维修和加工的商品时,应在商品的明显部位张贴中国旧货业协会统一印制的“旧货”标识,不得以旧货冒充新货,欺骗消费者。


                         商 务 部
                            二○○九年三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