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组建上市公司及发行上市股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

时间:2024-06-26 16:14: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9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组建上市公司及发行上市股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组建上市公司及发行上市股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处):
《关于组建上市公司及发行上市股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通知》(国资办发〔1995〕122号,以下简称《通知》)已发布,现对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1990年底以前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若以前进行过资产评估,评估结果也经省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尔后不再发行新股,股权结构也未发生变化的,可不再进行资产评估。
上市公司配股时,若国有股东用现金认购配股,可不再进行评估;若国有股东用实物资产认购配股,则应对实物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二、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净资产值是国有股折股的依据;资产评估结果是企业调帐或建帐及报财政部门审批的参考或依据;经确认的租金标准和使用费标准是确定实际租金或使用费的参考。
三、《通知》第八条是指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含外商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在境外兴办、经营的合资、独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利用境外设立的公司名义)在境外发行股票或股票的其它派生形式和上市时,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务院有关精神及国务院
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有关事项后,再按《通知》第八条规定执行。



1995年12月18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青海省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评奖获奖人员和作品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青海省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评奖获奖人员和作品的决定

青政〔2005〕49号

自1999年全省第四届文艺创作评奖以来,我省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勤耕耘,潜心创作,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广播电视等方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文坛、艺苑上为青海赢得了声誉,一些作品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为鼓励我省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和艺术精品,经过青海省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认真推荐评选,本次全省文艺创作评奖共评出获奖人员和作品100名(件人民政府决定对评出的100名(件)获奖人员和作品给予表彰奖励,颁发证书,各奖励人民币元,共计10万元。奖励经费从省政府奖励基金中列支。
希望受到表彰的文艺工作者把表彰作为新的起点,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以更加丰硕的文艺成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省社会和谐发展再立新功。全省广大工作者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素养和文学艺术学养,辛勤耕耘,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主义祖国、无愧于各民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和发展我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青海省第五届文艺评奖获奖人员及获奖作品名单



青 海 省 人 民 政 府

二○○五年八月八日







附件:



青海省第五届文艺评奖获奖人员及获奖作品名单


文学:19名(件)马海轶:《秘密的季节》(诗歌)
风 马:《去势》(长篇小说)
王文泸:《站在高原能看多远》(散文随笔)
王贵如:《离天最近的地方》(电视解说词作品)
井 石:《山凹农家》(短篇小说)
尹海杰:《送你晒干的眼泪》(长篇小说)
江洋才让:《藏地札记》(散文)
轩锡明:《三水故事》(中篇小说)
周存云:《远峰上的雪》(诗歌)
林锡纯:《茶余诗话》(杂文)
赵秋玲:《心灵的方舟》(散文)
钱 稹:《西部行旅》(诗歌)
梅 卓:《月亮营地》(长篇小说)
子 夜:《凡人镇的故事》(小小说)
阿 霞:《我的河流》(诗歌)
李 蕾:《漠风如水》(散文)
白 渔:《历史的眼睛》(诗歌)
李成虎:《精神栖居的家园》(小说)
马有福:《鸦儿鸦儿一溜儿》(综合作品)

戏剧:4名(件)
王景珊:《湟水情》(大型秦腔现代戏)
付晋青:《论当代戏曲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论文)
多杰太:《纳桑贡玛的悲歌》(大型现代藏戏)
海南州民族歌舞团:《姜国王子》(大型藏族歌舞剧)

音乐:10名(件)
王亿卿:《青藏线,你是弹不断的琴弦》(歌曲)
王建忠:《这里是吉祥的地方》(歌曲)
王家虎: 《辉煌五十年〈柴达木明天〉》(歌曲)
扎西多杰:《祝福你,远方的客人》(歌曲)
多杰仁宗:《格尔木放歌》(合唱)李 迅:《高原情》(歌曲)
李 斌:《一支橄榄一片绿荫》(歌曲)
更嘎才旦:《江河源之歌》(歌曲)
张启元:《古然格吾》(歌曲)
郭 炎:《土族传统音乐》(论文)

舞蹈:9名(件)
仁青吉:《彩袖飞舞》(藏族舞蹈)
西宁市少年宫:《藏羚羊与恶狼》(舞剧)
西宁市歌剧团:《彩虹飞落的地方》(歌舞剧)
周毛措:《宅院深深》(藏族舞蹈)
省民族歌舞剧院:《高天厚土》(舞剧)
省民族歌舞剧院:《相约在青海》(大型歌舞)
果洛州民族歌舞团:《宫廷欢歌》(歌舞诗剧)
娘吉先:《山之舞》(藏族舞蹈)
增 太:《“卓”舞》(藏族舞蹈)

美术:10名(件)
王利峰:《天边的雪莲》(中国画)
左 良:《亘古莽原》(中国画)
牟海霞:《天籁》(油画)
孙书咏:《古道流芳》(雕塑)
孙盛仁:《孙盛仁画选》(油画集)
纪 平:《雨季》(中国画)
杨少彤:《雪域的邀请》(油画)
杨 明:《翻越高原》(中国画)
秦 川:《风调雨顺》(油画)
麻吉日太:《暖风》(中国画)

书法:11名(件)
王永洲(行书) 王庆元(行书)
王振宇(行书)
方延年(篆书) 石 力(篆书)
陈治元(行书)
郑庆路(行楷书) 杨京耀(行书)
姚忠宝(行书) 高海源(行书)
蔡永峨(行书)


摄影:11名
贺建福:《三峡梦正圆》(作品)
李晓南:《江源玉树》(画册)
蔡 征:《瀚海》(作品)
葛玉修:《鸟岛》(画册)
晁生林:《救灾系列》(作品)
马福江:《小卓玛》(作品)
田选章:《光与影》(作品)
王成友:《沸腾的草原》(作品)
胡宗祥:《难以割舍的乐凯情结》(征文)
陈生贵:《柴达木风光》(大型邮册)
省摄影家协会:《青海不再遥远》(画册)
影视广播艺术(含音像制品):6名(件)
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大河沿》(长篇纪录片)
西宁广播电视局:《乡魂》(五集广播剧)
西宁市群众艺术馆:《超越梦想》(专题文艺)
青海电视台:《奔向春天》(专题文艺)
青海电视台:《平安社火》(纪录片)
青海电视台:《走进大地艺术》(专题艺术片)
民间文艺:8名(件)
东智才旦:《释迦牟尼头像》(唐卡)
赵宗福:《论河湟皮影戏展演中的口头程式》(民间文化)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海南州群艺馆:《燃烧的誓言》(民间文艺)
唐仲山:《青海“於菟”巫风调查报告》(民俗)增他加:《三世佛》(堆绣)
霍 福:《青海苏木世村的农事祭祀活动》(民俗)马光星:《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民间文化)
腾晓天:《青海花儿话青海》(民间文学)
《格萨尔》研究:5名(件)
角巴东主:《〈格萨尔〉风物遗迹传说》(著作)
赵秉理:《岭·格萨尔的生活原型》(评论)
索南卓玛:《关于〈格萨尔王传〉》(著作)
娘吾才让:《试谈〈格萨尔〉史诗中有关马的描述》(评论)
达哇扎巴: 《格萨尔王传———列赤察宗》(说唱本)少数民族语言文学:7名(件)
才 加:《吞米·桑布扎》(藏文长篇小说)
扎 布:《藏族文学史》(藏文著作)
可可西里:《穹庐晚照》(蒙文诗歌集)
多 旦:《诗学概论》(藏文著作)
跃 进:《多彩世界》(蒙文小说散文集)
银杰加:《野牦牛的蹄声》(藏文诗歌作品集)
德本加:《衰》(藏文长篇小说)

重庆市红岩遗址保护区管理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166 号



《重庆红岩遗址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2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10月15日起施行。


市 长


二○○四年四月五日


重庆红岩遗址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红岩遗址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红岩遗址,是特指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和“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两个由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岩遗址保护区,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为加强对红岩遗址保护而设定的区域。红岩遗址保护区由保护范围和控制范围组成,并实行区别管理。

红岩遗址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和控制范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渝中区、沙坪坝区人民政府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红岩遗址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红岩遗址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在红岩遗址保护区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级有关部门、渝中区和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红岩遗址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红岩遗址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保护区管理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并就有关市政环卫、食品卫生、环境保护、无照经营等领域的行政处罚事宜接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对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实施相对集中管理;对红岩遗址保护区控制范围实施控制性监督。具体委托范围与委托事宜由管委会审定并依法完善手续。

规划、建设、市政、环保、国土、园林、林业、文物、公安、交通、卫生、旅游和工商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红岩遗址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红岩遗址资源,发挥红岩遗址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利用,必须制定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红岩遗址保护区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规划、建设、文物、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及遗址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

红岩遗址保护区的详细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管委会及有关单位,根据红岩遗址保护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编制红岩遗址保护区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保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原有风貌,保护红岩遗址保护区生态环境,各项建设设施应当与红岩遗址保护区环境相协调。

第八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规划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变更红岩遗址保护区总体规划或者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原编制程序重新调整、变更或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九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已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凡是危害安全、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妨碍参观游览的,在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的,应当限期迁出;在红岩遗址保护区控制范围内的,应当限期治理。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内的纪念性建筑、文物古迹、历史遗址等人文景物和林木植被、地形地貌、山体岩石等自然景物,均属红岩遗址资源,应当加以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红岩遗址资源、红岩遗址保护区环境的义务,并有权检举和制止破坏红岩遗址资源、污染红岩遗址保护区环境的行为。

第十一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除进行保护性维修、完善基础设施或者恢复原有纪念性建筑外,不得新建、改建、添建建筑物和构筑物。因特殊情况需要的,应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控制范围内,确需新建、改建、扩建、添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必须符合红岩遗址保护区规划,并征得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在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施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文物资源,维护景物完好,保证参观游览者安全。

第十四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红岩遗址资源形成的收入应当专项用于红岩遗址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

第十五条 利用红岩遗址资源拍摄电影、电视的(拍摄电视新闻报道除外),应经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向保护区管理机构缴纳文物遗址资源使用保证金和支付有关费用。

第十六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攀折、刻划树木和采摘花卉、损毁公用设施;

(二)在文物、景物、林木、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上涂写、刻划、张贴;

(三)从事封建迷信活动、赌博、酗酒滋事;

(四)擅自摆摊设点,兜售物品;

(五)燃烧树叶、荒草、垃圾,在禁火区内吸烟、动用明火;

(六)乱堆乱放建筑材料、易燃易爆等物品;

(七)毁林、开荒、放牧、狩猎、建坟(墓)和倾倒垃圾、废渣、废土,排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废水、废气、噪声;

(八)擅自架(铺)设过境线路管网;

(九)开办歌厅、舞厅等娱乐项目;

(十)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七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内的树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砍伐。

禁止砍伐红岩遗址保护区内的古树名木。

红岩遗址保护区内确需砍伐、更新树木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审批。

第十八条 在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采集物种标本的,应当经保护区管理机构同意,在指定地点限量采集。

  第十九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的交通道路实行限制式管理,机动车辆在办理通行手续后方可进入,并须服从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按指定路线行驶,在指定地点停放。车辆通行不得收取通行费。

第二十条 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非经保护区管理机构同意,不得设置标牌、标语。

第二十一条 在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占用、挖掘道路的,应当经保护区管理机构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对红岩遗址保护区重要的纪念性建筑、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重要的景物进行登记建档,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三条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管理好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饮食服务卫生。

第二十四条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红岩遗址保护区保护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确保良好的公共秩序。应当制定并实施参观游览高峰期间安全疏导人员、车辆的应急预案,保证参观游览者的安全。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完善消防设施,防止火灾发生。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在红岩遗址的保护区内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可依法处2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其他部门处罚的,应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给予处罚,或委托保护区管理机构给予处罚;

(三)违反本办法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二十七条 管委会、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市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