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认真做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通知

时间:2024-07-01 09:43:0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5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认真做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认真做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本部直属事业单位,各外贸中心,本部直属公司,各商会、协会、学会:
为了做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度统计工作,现将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工作的通知》(国资统发〔1997〕17号)及《关于印发〈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国资统发〔1997〕18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
中有何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向我部(计财司)反映。

附件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各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国家有关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
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经过各级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1996年全国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数据的收集、录入、审核和汇总等各阶段的工作已顺利完成,数据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高。1997年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即“统一报表”)在对1996年国
有资产年度报表做进一步简化、规范的基础上,兼顾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产权登记年检等项工作的基本需要,促进了国有资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相互衔接。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认真做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工作,保证国资系统“统一报表”第一年的顺
利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统一报表”的组织协调工作。“统一报表”作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作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重要工作来抓,积极落实好机构、人员和经费,为
做好1997年的“统一报表”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统一报表”事关国有资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项业务工作的密切配合,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的主要领导要在认真研究各项业务工作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切实改进工作方法,
按照“统一报表、一次下达、一表多用,数据共享”的原则,协调好各项业务工作关系。实施“统一报表”后,不是以一项基础工作代替另一项基础工作,而是促进各项基础工作相互衔接,各级负责年报工作的同志要切实负起牵头服务工作,积极配合有关业务口做好数据汇总工作。
二、认真做好“统一报表”的层层布置和培训工作。“统一报表”旨在树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权威、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提高各项基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促进各项基础工作形成有机的整体。抓好布置和培训是落实“统一报表”的基础工作,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要
从“统一报表”的目的和要求出发,在全国统一布置和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地做好层层本地区、本部门的布置和培训工作,通过“统一布置”和“集中培训”,层层“一次下达”,使基层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各基层填报单位全面、准确地领会“统一报表”的基本内容、工作要求和具体
操作。做到统一指标口径、统一编制方法、统一工作要求,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三、细致组织好“统一报表”的基层编制工作。报表数据的全面、完整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实施“统一报表”必须抓好各基层企业(单位)的填报质量,报表的覆盖范围全面,尤其是抓好国有控股、参股的混合型经济单位的填报落实,保证国有资产统计范围的完整。为此,各级国有资
产管理部门或机构必须下大力气,从“统一报表”的基层编制抓起,做到及时、准确、规范和完整。一是要建立各级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确保每户基层企业(单位)有专人负责填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有专人负责指导;二是进一步清理和落实报表填报单位,按党的“十五大”精神,认
真抓好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年报编制工作,保证户数不重不漏;三是要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国有资产年报编制工作,认真抓好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和国有上市公司等重点大中型企业的编制工作,尤其是保证重点单
位全部纳本地区、本部门统计范围;四是进一步规范具体填报要求,督促基层填报单位做到,认真填报有关企业(单位)代码、行业代码、规模代码等封面标识等,严格按照“编报说明”要求认真填报各项指标,并注意检查各项代码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和表内及表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

四、进一步加强“统一软件”的操作规范。为配合“统一报表”工作,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统一研制了《国有资产基础数据管理软件》即“统一软件”,“统一报表”数据均通过计算机处理,对软件操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及各填报单位要结合各自
情况在加强和规范软件操作上下功夫。一是要抓好软件使用的培训工作,使各级用户掌握操作要领,规范进行录入、修改、汇总等操作;二是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础录入点和汇总点,进一步规范逐户录入,严格禁止不符合要求的多户汇总录入;三是审核出的报表指标数据问题,要及时与
填报单位进行核实,勿随意调整报表原始数据;四是要注意各汇总点的报表类型处理选择是否正确,基础数据修改后要做好重新汇总;五是规范运用各模块间的数据调用和核对功能,保证各项业务工作数据客观和“统一”。
五、切实把好“统一报表”的数据质量关。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生命,“统一报表”作为国资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报表,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要在抓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报基层填报、收集和组织数据录入的基础上,采取逐级审核或集中会审等方法,认真做好数据核对工作,严把
质量关。一是认真核对基础报表户数,在保证不重不漏的基础上,摸清增减变动原因;二是注意核对报表数据与会计决算数据是否衔接、报表数据是否满足指标间的勾稽关系,以及历年重点指标数据变动是否合理,保证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要抓好国有资产各项业务工作的户数
口径和主要指标数据的核对,为各项业务工作数据调用奠定基础;四是要注意对汇总方式和汇总结果的审核,对国有资产总量等易重复的指标数据认真剔除虚数,尤其是抓好企业集团数据汇总方法是否符合规范,以确保上报数据的全面、宏观。
六、严格规范“统一报表”的数据汇总工作。规范数据汇总工作,是各级汇总单位确保各类报表汇总数据客观准确的关键。因此,各级国有资产年报编制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数据汇总。一是对能够编制完整的合并会计报表的集团型企业,均以集团合并会计汇总报表数据为基础直接
形成集团系统国有资产年报汇总报表数据;二是对未实行合并会计报表的集团型企业,在叠加汇总集团系统数据的基础上,采取简单合并方式,对内部往来科目的虚增项进行轧差调整后形成集团系统国有资产年报汇总报表数据;三是对非集团型企业(单位),均采取叠加汇总方式,即对所
属(或管辖)企业(单位)上报数据不做任何调整只进行简单叠加形成地区或部门国有资产年报汇总报表数据。在国有资产年报汇总工作完成后,要抓紧做好数据库的整理工作,积极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汇总和产权登记年检汇总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七、认真组织好“统一报表”数据的上报工作。“统一报表”数据的及时上报,关系全国国有资产的统计汇总工作的及早完成和向党中央、国务院的及时报告。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必须认真抓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报的催报工作,保证按规定时间完成本地区、本部门报表的
收集和汇总工作,并注意上报手续完备、表式资料齐全、数据完整准确。在抓好一般企业(单位)报表上报的同时,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要组织力量认真抓好第二阶段境外企业(单位)报表、股份制企业补充报表的上报工作,并将上报情况列为1997年国有资产年报考核重要内
容之一。各地区、各部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汇总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汇总数据的上报工作实行分口进行,具体上报要求和时间按照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工作规定执行。
八、抓紧做好土地估价入帐的复核工作。第五次全国国有企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已于1996年结束,但个别地区和部门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及时督促企业对土地估价结果进行入帐,造成全国资产、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口径不一致,给全国数据分析等工作带来困难。为此,各级国有
资产管理部门要在1996年底以前组织所属企业(单位)对清产核资土地估价入帐进行一次全面复核工作,抓紧督促企业、单位做好土地估价的入帐工作,并将入帐结果纳入国有资产年报的统计范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将土地估价入帐复核作为考核各地区、各部门1997年国有资产年
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九、认真做好“统一报表”的数据核查工作。国有资产年报的数据核查工作,既是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统计方法正确性的重点检查,也是对统计工作内容及其结果真实性的重点核实,目的是促进进一步提高基层企业(单位)各地区、各部门国有资产年报数据质量。各地区、各部门
在完成国有资产年报的收集、审核、上报等工作后,要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有关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核查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1997年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核查工作,按规定比例选择地区(市、县)、行业和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对以前年度存在问题和审核中发现
的问题进行重点复核、检查,并认真准备好核查报告,编写核查案例,及时上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以配合做好全国范围的重点核查工作。
十、进一步做好数据分析和建档、建库工作。国有资产年报汇集了全部国有企业(单位)数据资料,较为全面地反映着国有资产存量、分布、运营效益情况等重要内容,具有极高的分析利用和保存价值。1996年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在数据分析上作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很多地区和
部门的分析报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1997年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要进一步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尤其是要把数据管理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分析功能,结合日常的监管工作,按照统一要求做好“统一报
表”工作的总结;二是要结合改革发展形势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好区域及行业国有资产存量、结构和运营情况的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及时为各级政府实施资产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对报表数据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组织对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进行重点分析,为本地区、本部门及所属企业研究问题和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四是加强报表、数据的建档、建库工作,对各类年报表要装订成册,加具封面归档,对每年的汇总数据和基础数据要单独建库并作备份,以备随时调用和防止丢失。
1997年是实施“统一报表”的第一年,请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好1997年国有资产年报各项工作,确保“统一报表”的顺利实施,促进1997年的国有资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再跃新台阶。

附件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国家有关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各全国性金融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精神,切实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关于“汇总和整理国有资产的信息,建立国有企业财产统计报告制度,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的要求,根据近年来国有资产年度统计工作实际,
我们重新修定了《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1997年国有资产年报(即“统一报表”)工作的实施,认真贯彻执行。在工作中有什么问题和情况,请及时反映。
修定后的“制度”对国有资产统计范围作了调整,规定凡用国有资产投资占资本比例10%(含10%)以上的参股企业均纳入统计范围,鉴于1997年工作已部署,“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从1998年起执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体系,根据《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建立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准确反映、掌握全国国有资产存量、分布、结构、运营、效益和质量等基本情况,以及了解分析国有经济支配和调动能力,为国有资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服务,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完善企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并为国家宏
观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条 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和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情况年度报告。
(一)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是根据国家会计制度、统计法规和经营、占有或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单位)经济类型等统一制定的报表格式,用以收集、反映各级企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状况、经济实力、资产质量、社会贡献、社会负担等基本数据信息情况。
(二)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情况年度报告是由各级经营、占有或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单位)依据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及本年度国有资产经营(使用)实际情况,编写的年度国有资产经营(使用)状况报告书,作为考核各级企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效绩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工作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不同管理性质分类进行组织。
(一)经营性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工作按一般工商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境外企业等不同行业及管理性质分类进行组织。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工作按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单位、房产经管单位等不同管理性质分类进行组织。

第二章 填报范围
第五条 所有经营、占有或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单位)都应当依据本制度认真填报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和如实编写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情况报告。基本填报范围主要包括:各类国有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简称“国家投资企业”);各级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及军队、武警;经营、占有
或使用国有资产的其他企业(单位)。
第六条 本制度第五条所称“国有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具体包括:
(一)国有独资企业或公司,即非公司制的国有独资工厂、商店、矿山等企业和由国家或国有企业(单位)做为其唯一出资人并实行公司制的企业。
(二)国有控股企业,即国家或国有企业(单位)做为出资人之一,国有投资份额占其资本比例具有支配地位或控制作用(即国有投资份额占50%以上或虽在50%以下但拥有实际控股权)的各类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各类合资合作经营企业。
(三)国有参股企业,即国家或国有企业(单位)做为出资人之一,国有投资份额占其资本10%以上(含10%),但不具有支配地位或控制作用的各类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各类合资合作经营企业。
(四)其他拥有国家投资的企业(单位),主要指:经产权界定国有资产占资本份额10%以上的集体企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的国有事业单位;国家或国家投资企业开办的各类境外企业、机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投资开办的各类企业或经济实体。
第七条 本制度第五条所称“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包括:
(一)各级行政党团机关,主要指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关、政治协商会议机关、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党派等组织机构。
(二)各类由国家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各类属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举办或由国家预算提供全部或部分经费的独立社会团体。
(四)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开办的境外机构,主要指使(领)馆、商务处、文化处、代表处、记者站等。
(五)军队、武警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
第八条 企业(单位)在编报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时,除特殊规定外,均以最基层国家投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为基本填报单位;特殊中央部门由国家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另行规定基本填报单位。
第九条 各类国家投资企业“基本填报单位”是指企业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的最基层填制企业,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独立核算。
(三)能独立编制完整的资产负债表。
第十条 各级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填报单位”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的最基层填制单位,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国家核定的行政、事业或社团编制。
(二)实行独立核算。
(三)拥有固定的收益或经费来源。
第十一条 各类国家投资企业对其投资举办的下属企业(单位)的“基本填报单位”暂统一确定为:大型企业(含大型企业集团)下属填报对象为第四级以上(含第四级)企业,第四级以下企业列入第四级统计;中型企业下属填报对象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企业,第三级以下企业
列入第三级统计;小型企业下属填报对象为子公司以上企业,子公司以下企业列入子公司进行统计。

第三章 报表类别
第十二条 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由国家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统一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
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年度报表主要内容包括国有资产年度经营情况基本统计、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汇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汇总等各项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数据统计。
第十四条 国有资产年度报表依据企业(单位)经营、占有或使用国有资产属性分为经营性报表和非经营性报表两大类,并依据企业(单位)不同行业或管理性质分为六小类。
(一)经营性报表中分为企业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金融保险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境外企业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
(二)非经营性报表中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建设单位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房产经营单位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
第十五条 企业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由境内所有的国家投资的非金融企业填制,具体包括执行现行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品流通、施工、房地产开发、运输(交通)、邮电通信、铁路运输、民用航空运输、文教卫生、旅游饮食服务等会计制度的国有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
第十六条 金融保险企业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由境内所有国家投资的金融保险企业填制,具体由执行现行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并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国有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填制,包括:
(一)银行,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银行等。
(二)保险机构,包括各类国有保险公司或机构。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担保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典当行、信用社等。
第十七条 境外企业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主要是由国家投资控股或参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举办或投资的各类境外企业。
境外金融保险企业依据金融保险企业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格式以美元金额单位填制。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制。
境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填报行政事业单位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中的境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表。
第十九条 基本建设单位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由按基建会计制度实行独立核算的基本建设单位(项目)填制。
第二十条 房产经管单位类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由各地区房产经管单位填制。
第二十一条 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年度报告是指各类国家投资企业在每年年度终了后,将本企业所经营、占用的国有资产在该经营期间的运营和效益情况向同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提交的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国有资产总额及其变化构成。
(二)企业年度资产经营效益情况,主要效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情况,以及影响经营效益的原因。
(三)企业所属下级企业(单位)的户数,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分析及所属下级企业产权变动情况,以及在建工程情况分析。
(四)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的其他情况。
(五)企业对下一年度提高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效益和质量状况的措施或建议。
第二十二条 国有资产使用情况年度报告是指占有、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单位、房产经营单位在每年年终,向同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本单位所占有的国有资产在该年度内的使用情况的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资产总量、结构及变化情况。
(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情况。
(三)本单位对外投资及所属单位的户数情况。
(四)本单位应反映的资产质量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情况报告在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报送后的三个月内上报。

第四章 报表汇总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由基层企业填报,采取逐户填报、逐户录入,并自下而上按产权隶属关系(或财务隶属关系)层层汇总、逐级上报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汇总分为叠加汇总和合并汇总两种方式:
(一)在不具有产权关系(即没有投资与被投资关系)企业间进行报表汇总时采用简单的叠加汇总方式。
(二)在以产权为纽带组成的企业集团内部或具有投资与被投资关系母子公司间进行报表汇总时采用合并汇总方式。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叠加汇总方式是指将不同企业编制的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所有科目按报表表式直接加总,不做任何调整,形成部门或区域的国有资产年度汇总报表。
第二十七条 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合并汇总方式是指具有投资与被投资关系的企业集团或母子公司对内部往来项目或重复项目进行必要剔除后,形成集团性企业或母子公司国有资产年度汇总报表,具体又分为两种方式:
(一)标准合并表汇总:目前已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应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或母子公司,均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采取合并报表方式进行报表汇总,其国有资产年度汇总报表可根据已合并的会计决算汇总表直接编制,并附报所属企业基础数据。
(二)简单合并表汇总:尚未按规定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集团或母子公司,可以将所属企业报表进行叠加汇总后,进行必要项目的合并调整,形成全集团或公司的简单合并汇总报表上报,并附报所属企业基础数据。
第二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及各类企业(单位)汇总国有资产总量时应根据不同种类报表首先分别汇总,剔除虚增或重复项目,最后合并加总形成本地区、本部门国有资产总量。
第二十九条 经营性国有资产汇总采取按单户汇总和部门、地区汇总两种方式分别进行:
(一)单户国有企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国有实收资本、国有实收资本应享有的权益(国有留存收益)和其他国有资金之和。
(二)部门、地区和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总量汇总,应进行必要的项目剔除,具体等于国家资本、国有实收资本应享有权益和其他国有资金之和。
第三十条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汇总由各占有或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机构)年度终了的资产总额扣除负债(或视同负债)部分余额叠加构成。
第三十一条 为规范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数据汇总方法,国家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有关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汇总具体工作制度。

第五章 工作组织
第三十二条 国家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的组织工作,即统一制定全国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格式、处理软件和工作制度,统一组织对全国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工作实施,具体指导、检查各地区、各部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
第三十三条 各地区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工作,并具体负责组织对本级或本部门所监管国家投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等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运营、效益和质量等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检
索、分析工作。
第三十四条 各级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基本填报单位在每年年终进行资产盘点、会计决算或费用清算后,应及时汇总整理有关国有资产统计数据,编制本企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及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情况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产权隶属关系或财务隶属关系上报直接主管单
位、部门;经直接主管单位、部门审核汇总后,中央企业上报上一级主管单位、部门,地方企业上报同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五条 中央企业上级主管单位和地(市)或县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收到所属各基层企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和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情况报告后,进行全面审核、汇总,编制本系统、本地区的资产年度报表和资产经营(使用)情况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中央
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或省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六条 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和省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收到下级报送的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后,组织进行全面审核和汇总,形成本部门、本地区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在4月30日前(除特殊情况外)报送国家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七条 国家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每年的6月30日前,将经全面审核和汇总后形成全国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和编制全国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情况分析报告报送党中央、国务院。
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报送本级所监管的国有资产年度报表汇总结果和经营(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十八条 各类国家投资企业和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工作需要,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在内部有关机构中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工作。
第三十九条 各地区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本级监管范围内国家投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等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和有关数据资料的布置、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并相应建立国有资产数据库。
各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市)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应有相应机构,承担本级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职能,并建立数据录入和汇总点。
各县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国有资产年度报表的具体布置、收集、汇总、分析工作,有条件的县可设立相应机构和数据录入点。
第四十条 中央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由专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负责,按规定程序布置、收集、汇总、分析和报送本部门所监管国有资产年度汇总报表和有关数据资料;尚未设专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的中央部门,可在内部有关机构中指定专职国有资产统计人员负责

第四十一条 对于暂无上级主管部门或机构改革后主管部门撤销合并的企业、单位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报送报表。
(一)委托报送。委托原主管部门或新的主管部门代为汇总报表后上报。
(二)直接报送。企业可直接向同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报送。

第六章 工作职责
第四十二条 为保证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工作质量,维护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国家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将依据本制度和国家有关规定,将逐步制定严格的国有资产年度报表会审、核对核查、确认等工作制度(另行下发)。
第四十三条 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有权要求本级所监管国家投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的统计表式和报告内容提供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数据资料和基本情况,并负责对所监管范围内国有资产统计资料和报告情况进行核实确认。
第四十四条 各级从事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执行资产统计任务所需的财务、统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从事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人员有义务揭发、检举国家投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因违反国家规定造成国有资产虚报、漏报或流
失等行为。
第四十五条 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应根据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考核制度(另行下发)对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取得重要成绩的集体或个人给予表彰。
第四十六条 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对在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中发生虚报、漏报、瞒报、迟报、拒报等行为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应根据《会计法》、《统计法》、《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按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具体处罚措施:
(一)依据《会计法》有关规定,对于有意伪造、篡改国有资产数据资料,情节严重并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依据《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于虚报、瞒报和拒报的,建议主管部门免除(解聘)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职务,或者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三)依据《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漏报、迟报的企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经济处罚,并由同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纠正,并在地区、部门内或全国进行通报批评。
(四)依据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加强清产核资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对基础管理混乱或报表数据严重不实企业(单位)指定中介机构对该企业(单位)进行清产核资,重新填报有关报表,所需费用由该企业(单位)负担。

第七章 数据运用和资料管理
第四十七条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数据资料,并保守国家、企业(单位)的商业秘密,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应加强对国有资产数据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工作。
第四十八条 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数据资料的管理和运用应严格遵循国民经济产业、行业划分等国家标准,以及国家统一制定的企业(单位)规模、经济类型和组织形式等规定。
第四十九条 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都应建立国有资产统计分析制度,按照加强国家宏观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等工作要求,认真对本级所监管国家投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资产分布、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及存在问题等
进行分组、分类统计分析,及时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十条 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都应建立国有资产数据定期公布管理制度,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定期向社会公布或为各类企业提供国有资产的有关统计数据资料,以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并为合理配置资产和优化资产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第五十一条 国家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拥有全国国有资产汇总数据资料的管理权,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拥有所分级监管国有资产的汇总数据资料和国家投资企业基本数据资料的管理权。
第五十二条 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机构有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企业(单位)数据资料的商业秘密是指涉及企业公平竞争、相互经济往来的关键性资料,但企业(单位)按国家规定填报的资产负债表、国有资产总量表等所列基本指标不得视
为企业(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五十三条 国有资产数据资料密级范围、期限、管理、公布等事项均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具体规定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本制度,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备案。
第五十五条 本制度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995年12月19日发布的《国有资产年度报告制度》同时废止。



1997年10月21日

财政部关于印发《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

2004年12月9日 财会〔2004〕20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规范水运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水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水运企业的实际情况,我部制定了《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现予印发。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水运企业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附件:
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http://www.mof.gov.cn/news/file/WG0501shuiyun_20050512.doc

第一章 总 说 明
一、为了统一规范水运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企业的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水运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从事内河、海洋旅客、货物运输业务的水上运输企业(以下简称“航运企业”)和从事旅客接送、货物装卸、堆存及相关港务管理业务的港口、码头企业(以下简称“港口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
三、本办法中使用的术语,其定义分别如下:
1.运输业务,是指利用船舶等浮运工具提供水上旅客与货物运送的劳务。
2.航次租船业务,是指船舶所有人向租船人出租船舶一个或数个航次运输的业务,属于运输经营方式的一种。
3.定期租船业务,是指船舶所有人向租船人出租船舶一定期间运输的业务,属于运输经营方式的一种。
4.光租船业务,是指船舶所有人将“光船”出租给租船人使用的业务,属于资产租赁性质。
5.港口装卸业务,是指利用装卸机械在码头泊位或锚地上对船舶或车辆进行装货与卸货的劳务。
6.港口堆存业务,是指利用港口库、场设施对暂时不能出港的货物进行收存保管的劳务。
7.港务管理业务,是指对港口基础性设施(包括港口的水域设施、系船设施、港口交通和配套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劳务。
8.航次,是指船舶在营运中完成的一个完整的运输生产过程的周期。一般从船舶在终点港卸货或下客完毕时起,经装货或上客后,驶至新的终点港卸货或下客完毕时止,作为一个航次。
9.客运量,是指航运企业在一定期间船舶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以“人”为计算单位。
10.旅客周转量,是指航运企业在一定期间船舶实际运送的每位旅客与该旅客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以“人公里”为计算单位。
11.货运量,是指航运企业在一定期间船舶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以“吨”为计算单位。
12.货物周转量,是指航运企业在一定期间船舶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重量与该批货物运送距离乘积之和,以“吨公里”为计算单位。
13.集装箱运量,是指航运企业在一定期间船舶实际运送的集装箱数量,通常按折合为20英尺集装箱的数量计算,以“TEU”为计算单位。
14.集装箱周转量,是指航运企业在一定期间船舶实际运送的每个集装箱与该集装箱运送距离乘积之和,以“TEU公里”为计算单位。
15.换算周转量,是指航运企业在一定期间船舶实际进行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工作总量,按统一比例换算成同一计量单位后加总求得,以“换算吨公里”为计算单位。换算比例为:货物周转量1吨公里=1换算吨公里,铺位旅客周转量1人公里=1换算吨公里,座位旅客周转量3人公里=1换算吨公里。
16.货物吞吐量,是指在一定期间经由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港口企业装卸的货物数量,以“吨”为计算单位。
17.装卸量,是指在一定期间经由水运或陆运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港口企业装卸的货物数量,以“吨、TEU”为计算单位。
18.操作量,是指在一定期间港口企业装卸作业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的货物数量,以“吨”为计算单位。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一吨货物不论经过几部机械或几组工人操作,也不论其装卸工艺、搬运距离远近,或是否有辅助作业,均只能计算一个操作量。
19.货物堆存数量,是指港口企业在一定期间使用仓库、堆场所堆存的货物数量,以“吨、TEU”为计算单位。
20.货物堆存吨(TEU)天数,是指港口企业在一定期间使用仓库、堆场所堆存的货物数量与其实际堆存天数乘积之和,以“吨天、TEU天”为计算单位。
21.运输佣金,是指企业为有助于运输业务的完成而向代理人支付的款项,包括订舱佣金、操作佣金和揽货佣金等。其中订舱佣金是指企业通过船舶代理人接受托运预约而向其支付的款项;操作佣金是指企业委托船舶代理人办理船舶进、出港口和水域的申报手续,联系安排引航、泊位等业务而支付给其的款项;揽货佣金是指企业支付给货物代理人代为招揽货源的款项。
22.速遣费,是指装卸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前完成,从而缩短了船舶在港停泊时间,船方应向有关方支付的奖励金。
23.滞期费,是指装卸工作超过规定的时间,从而延长了船舶在港停泊时间,有关方应向船方支付的罚金。
24.与营运业务成本无关费用,是指水运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与运输、装卸等营运业务无关的费用,如救援遇难船舶等发生的费用。
第二章 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1.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营业往来”、“辅助营运费用”、“营运间接费用”、“船舶共同费用”、“船舶维护费用”、“船舶固定费用”、“集装箱固定费用”等科目;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备用金”、“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等科目的明细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规定;将“原材料”科目分拆为“材料(编号1213)”与“燃料(编号1214)”两个科目,具体会计处理按“原材料”的规定执行。
水运企业应交的港口建设费、应交的客货运附加费等在“其他应交款”科目核算;水运企业代收的其他运输单位款与货物保险费等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2.企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拨付所属资金”、“上级拨入资金”、“内部往来”、“特准储备物资”等科目。
3.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会计核算真实、完整、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对本办法中所补充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进行必要的增减、合并。
二、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131 应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营运等业务,应向托运人、收货人、代理单位、航运单位或购货单位收取的营运收入款项,以及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款项。
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时,按应收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实现的营运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运输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装卸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堆存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港务管理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往来”等科目。需要交纳增值税的,企业应按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三、应收账款的其他账务处理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本科目应按托运人、收货人、代理单位、航运单位或购货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
1134 备用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拨付所属营运船舶、营业站点、业务部门日常经营周转用以及职工借支差旅费的备用金。
二、本科目应按拨付的船舶、营业站点或个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也可以增设以下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一)船舶业务备用金;
(二)船舶伙食备用金;
(三)营业站点备用金;
(四)其他备用金。
三、企业拨付备用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科目;收回各种款项时,借记“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船舶航次结束报销有关费用或职工出差结束报销差旅费时,如实际支出金额大于借支备用金金额,按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现金;同时,按拨付备用金的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实际支出金额小于拨付备用金金额,按实际支出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按差额,借记“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的企业,对于领用的备用金应当定期向财务会计部门报销。财务会计部门根据报销数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现金”科目,报销数和拨补数都不再通过本科目核算。
四、企业期末备用金不计提坏账准备。
五、本科目应按备用金的类别以及拨付备用金的船舶、营业站点、业务部门或个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备用金。
1151 预付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或协议预付给物资供应单位的款项、代理单位的款项和修理单位的款项。
二、本科目可以设置以下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一)预付购货款;
(二)预付代理费用款;
(三)预付修理款。
三、企业因购货而预付购货款、因修理设备预付修理费等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到所购物资或船舶修理完工验收时,根据发票账单等列明的金额,需要补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货款或修船费全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或“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如发生退回多付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置本科目。
五、预付账款的其他账务处理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六、本科目应按预付款项的类别以及代理单位、供应单位和修理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七、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实际预付的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1501 固定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为营运生产、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包括船舶、集装箱、港务与库场设施、装卸机械、车辆、通讯设备、房屋与建筑物以及其他与营运生产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未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工具、器具等,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对于由不同功能的独立部件系统构成的大型固定资产,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折旧方法,应当单独确定为固定资产,如大型运输船舶,可以将船舶的船体、栖装中的靠泊系统、主辅机系统、螺旋桨与轴系、空调系统、电气设备、电信设备、起货系统、救生系统等作为主要部件进行计价。
按部件分别确认的固定资产应按其主要部件以及各个主要部件的预计折旧年限分别计提折旧。
对于按部件分别确认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当制定这类固定资产主要部件的划分标准、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部件计价与计提折旧的依据。
三、固定资产的其他账务处理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2121 应付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购买燃料、材料物资、接受劳务或者修理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或修理单位的款项。
二、企业因固定资产修理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根据修理单位的发票账单,借记“主营业务支出——运输支出”、“主营业务支出——装卸支出”、“主营业务支出——港务管理支出”、“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应付账款的其他账务处理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与修理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
2131 预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向托运人、收货人、代理单位、港口单位、航运单位或购货单位等预收的营运收入款项、为其他运输单位代为预收的收入款项、为其他有关方面代为预收的款项。
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本科目,将收取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
二、本科目可以设置以下明细科目进行分类核算:
(一)预收的收入款;
(二)预收的其他运输单位款;
(三)预收的其他应交款;
(四)预收的其他应付款(如代办的货物运输保险费等)。
三、企业向托运人、收货人、代理单位、港口单位、航运单位或购货单位等预收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营运收入实现时,按实现的营运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运输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装卸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堆存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港务管理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结转代收的各项款项时,按结转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其他运输单位款”、“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货物运输保险费”等科目。物料销售还需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四、预收账款的其他账务处理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五、本科目应按预收账款的类别以及托运人、收货人、代理单位、港口单位、航运单位或购货单位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向托运人、收货人、代理单位、港口单位、航运单位或购货单位等预收的款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应由托运人、收货人、代理单位、港口单位、航运单位或购货单位等补付的款项。
4108 辅助营运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航运企业、港口企业的辅助生产船舶所发生的辅助船舶费用和企业其他辅助生产部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
二、本科目应分别设置“辅助船舶费用”和“辅助生产费用”明细科目。
辅助船舶费用,是指企业所属辅助营运部门为营运生产服务的辅助船舶,包括由轮驳等部门集中管理的拖轮、驳船、浮吊、燃物料(淡水)供应船、交通船等发生的各项费用。辅助船舶费用应按单船(或船舶类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并按工资、职工福利费、燃料、润料、材料、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港口费、事故损失、税金、劳动保护费、其他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辅助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所属辅助生产部门为营运生产提供工业性产品和劳务(如制造工具、备件,修理车、船、装卸机械,供应水、电、气等)所发生的各种辅助生产费用。企业可按辅助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等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生的辅助船舶费用和其他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产品、劳务成本,能直接记入各项营运业务成本的,应直接记入有关业务成本;不能直接记入的,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记入各项营运业务成本。
发生辅助营运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燃料”、“材料”、“银行存款”、“营运间接费用”等科目。月末,按照规定的分配标准由各项受益业务对象负担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主营业务成本——装卸支出”、“主营业务成本——堆存支出”、“主营业务成本——港务管理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一般应无余额。若有余额,则反映从事工业性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部门期末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
4109 营运间接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应由所经营业务承担的不能直接记入有关营运业务成本的各种间接费用,如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船队、码头作业区管理费用、装卸队费用、自营港埠费用、船员管理部门费用等。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管理费用和企业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辅助营运费用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按照发生费用的不同部门设置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工资、职工福利费、燃润料、材料、低值易耗品、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业务费、差旅费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应于各项营运间接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等科目。
四、期末,将本期实际发生数在有关受益对象间进行分配。海洋运输企业借记“船舶共同费用——营运间接费用”,贷记本科目;内河运输企业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营运间接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港口企业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装卸支出(营运间接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堆存支出(营运间接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港务管理支出(营运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其他业务分配负担的营运间接费用,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4111 船舶共同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从事海洋运输业务的企业发生的所有运输船舶共同受益,但不能分船直接负担,需经过分配由各船负担的费用。
二、本科目应分别按工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船员服装费、船员差旅费、文体宣传费、单证资料费、通讯导航费、研究试验费、专有技术使用费、营运间接费用、其他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三、发生各项船舶共同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无形资产”、“现金”、“银行存款”、“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以及“营运间接费用”等科目。
期末,应按规定的分配标准,分配于各运输船舶承担,借记“船舶固定费用——××轮”科目,贷记本科目。
船舶共同费用分配,可以按各船的营运艘天、吨天比例或其他比例分配。
四、本科目期末分配结转后应无余额。
4113 船舶维护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有封冻、枯水等非通航期的内河运输企业所发生的,应由通航期成本负担的船舶维护费用。
企业在非通航期从事其他业务等所发生的费用,应记入“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按船舶类型(或单船)设置明细科目,并按工资、职工福利费、燃料、材料、保卫费、破冰费、其他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三、发生船舶维护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燃料”、“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通航期按规定的方法分配时,根据规定的分配标准,据以计算通航期每月份应负担的船舶维护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的船舶维护费用与计划分配数相差较大时,应及时调整分配标准。
企业在非通航期发生的船舶维护费用,航期前的费用视同“待摊费用”处理,航期后的费用视同“预提费用”处理。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的船舶维护费用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在本年度内调整有关运输业务成本,实际发生数大于分配数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数小于分配数的差额,用红字分录冲回。
四、本科目年末应无余额。
4115 船舶固定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计算航次成本的海洋运输企业为保持船舶适航状态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船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润料费、物料费、保险费、修理费、折旧费、备品配件、车船使用税、租费等费用。
海洋运输船舶的航次运行费用,发生时应直接记入“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科目,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按单船设置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工资、职工福利费、润料、物料、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税金、船舶非营运期费用、船舶共同费用、其他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如果企业租入按合同需要负担船舶固定费用的船舶(如光租租入船舶),应视同自有船舶,设置明细科目。
三、发生船舶固定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材料”、“银行存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期末按照船舶共同费用分配表列明的各船舶(或船舶类型)分配负担的船舶共同费用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船舶共同费用”科目。
期末,按照规定的分配标准和方法,分配由航次成本或出租业务负担的船舶固定费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轮——××航次”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如果企业出租部分舱(箱)位,应按出租舱(箱)位占该船舱(箱)位总数的比例,计算舱(箱)位出租成本应负担的固定费用。
年末未完航次也应按年度内实际营运天数分担当年固定费用。
四、本科目期末分配结转后,应无余额。
4117 集装箱固定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自有或租入的集装箱及其底盘车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费用。
集装箱货物费(包括集装箱装卸、绑扎、拆箱、换装、整理等费用)应直接在“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按集装箱和底盘车存放的港口、地区或国家分别设置明细科目,并分别集装箱费用(按空箱保管费、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租费、底盘车费用分摊、共同费用分摊、其他等费用项目)和底盘车费用(按底盘车保管费、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租费、其他等费用项目)设置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对于不能直接按港口、地区或国家归集的集装箱租金、折旧、修理费等费用的核算,应单独设置“集装箱共同费用”明细科目核算。
三、发生的集装箱固定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累计折旧”、“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期末,应将通过本科目(集装箱共同费用)明细科目归集的集装箱共同费用,分配记入各港口、地区和国家的集装箱固定费用和各船舶航次成本,借记本科目(××港口——集装箱共同费用分摊)、“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轮——××航次”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集装箱共同费用)等科目。
底盘车一般在航区(线)内使用。期末,应先将当期发生的底盘车费用,结转至所在港口的集装箱费用,借记本科目(××港口——集装箱费用——底盘车费用分摊),贷记本科目(××港口——底盘车费用)。
期末,将各港口、地区或国家发生的集装箱固定费用(以下简称“区域集装箱费用”),分配由有关船舶的航次成本和集装箱出租成本负担,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轮——××航次”和“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若底盘车出租,参照上述集装箱出租的计算办法,先按当月出租车天数,将出租期内由底盘车出租成本负担的底盘车费用,从所在港口当月发生的全部底盘车费用内扣除,余额再转入该港集装箱费用,分配记入运输业务成本。
四、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5101 主营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航运企业经营旅客、货物运输业务,港口企业经营装卸、堆存、港务管理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二、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并按所确认实现的营业收入,记入当期损益。
对于海洋运输收入,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航次,运输收入应当在航次结束时确认;对于开始和完成分别属于不同会计年度的航次即年末未完航次,则在航次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航次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航次的完成程度确认运输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对于开始和完成分别属于不同会计年度的航次,如果历年的航次及相关收入较为均衡,也可以按照航次结束时确认收入。当以下条件均能满足时,航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一)航次的运输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与航次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三)航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航次的完成程度按航次已发生的成本与估计的总成本的比例确定。
在航次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按航次已经发生并已确定的成本对收入进行确认与计量。
对于属于航运收入的租船业务收入,业务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应在业务完成时确认;业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如跨年度的定期租船业务),企业应按开始和完成分别属于不同会计年度的航次运输收入相同的确认方法进行确认。
对于内河运输收入与港内短途运输收入,应在运输业务完成时确认。
港口企业向货方收取的装卸费、堆存费、货物港务费以及向船方收取的装船费、卸船费、速遣费、货运代理费及停泊费、系解缆费等,出口船舶在整船装船完毕时确认有关港口业务收入的实现;进口船舶,向船方收取的费用在整船卸船完毕时确认有关港口业务收入的实现,向货方收取的费用在收货人提货时确认收入实现。
港口向船方收取的引航费、拖带费、移泊费、理货费,及其他应船方申请提供服务而收取的费用,应在完成作业经船方签署确认后确认有关港口业务收入的实现。
三、本科目的明细科目
(一)本科目应按经营的业务类别设置如下明细科目:
1.运输收入,核算企业从事内河或海洋旅客、货物运输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航次租船与定期租船的船舶出租收入;
2.装卸收入,核算企业从事港口装卸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装卸,集装箱拆、装箱,散货灌包、绞包,联运货物换装,装卸杂作业,过驳,港区范围内火车和汽车的捣载收入,以及速遣收入;
3.堆存收入,核算企业从事仓库、堆场的货物存储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4.港务管理收入,核算企业从事港口管理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物港务费收入、旅客港务费收入、引航收入、系解缆收入、停泊费收入、铁路使用费收入等;
5.其他收入,核算企业经营的不属于上述业务收入的其他主要业务收入。
(二)航运企业按照运输类型(旅客、货物)、船舶经营方式(自营、出租)等设置以下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1.货运收入;
2.客运收入;
3.船舶出租收入(包括期租、舱位出租收入);
4.其他运输收入(包括邮件收入、行李包裹收入、海难救助的有偿收入等)。
海洋运输企业,还可以设置“以前年度运输收入”明细科目核算年末已完航次未达收入。
企业可以按照货物类别(集装箱、干杂货、散货、液体货)、船舶经营方式(自营、出租)、运输贸易性质(内贸运输、外贸运输)等设置四级明细科目核算运输收入,还可以按照船舶名称、航次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港口企业对所经营的装卸业务应按照业务收入性质、内容和管理需要分别设置以下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1.外贸装卸收入,核算对从事国际航运船舶运输的国外进出口货物进行装卸获得的收入;
2.内贸装卸收入,核算对从事国内航运船舶运输的国内进出口货物进行装卸获得的收入;
3.速遣收入,核算企业因缩短船舶在港时间向订有速遣协议的船东或货主收取速遣费而获得的收入;
4.包干费收入,核算企业以定额包干方式向货主、委托人或代理单位一次性收取的货物在港装卸、堆存以及货物进出港按规定计付的其他常规费用而取得的收入。
装卸收入还可以按照专业作业区或主要货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四)港口企业对堆存业务收入核算,可以设置以下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1.一般堆存费收入,核算对堆存在港口仓库、堆场的货物收取的一般堆存费所获得的收入;
2.累进堆存费收入,核算对堆存在港口仓库、堆场的货物收取的累进堆存费所获得的收入。
企业也可以按照堆存库场、设施的不同,划分为专用库场堆存收入(油库、冷藏库、危险品库、散装筒仓、煤场、木场、集装箱堆场)与普通库场堆存收入;按照主要货种划分为各主要货种堆存收入。
(五)港口企业对所从事的港务管理业务应按照所提供的具体港口服务项目分别设置以下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1.货物港务费收入,核算对由水路进出港口的货物征收货物港务费而获得的收入;
2.旅客港务费收入,核算对由水路进出港口的旅客征收旅客港务费所获得的收入;
3.引航收入,核算对进出港口的船舶提供引航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4.系解缆收入,核算对靠离港口码头、浮筒的船舶提供系解缆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5.停泊收入,核算对停泊在港口码头、浮筒泊位的船舶收取停泊费所取得的收入;
6.助泊费收入,核算对提供帮助船舶停泊港口码头、浮筒服务而收取助泊费所取得的收入;
7.防污费收入,核算对停泊在港口码头、浮筒泊位的船舶收取的污染费收入;
8.铁路使用费收入,核算对使用港区铁路的单位收取费用所获得的收入;
9.其他收入,核算不属于以上业务的港务管理收入。
四、本科目的账务处理如下:
(一)企业对取得的各项运输、装卸、堆存以及港务管理等主营业务收入,根据企业与托运人、货主或其代理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运输单证(包括运单、班轮提单、船票、外贸计费账单、进口货物现提申请单、现金账单、各种杂项作业签证单等),港口码头各项计费单、作业单等单证,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及所属明细科目。
(二)发生退票、退运以及退回多收费用等业务,应根据经本企业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出具并经签认的退费单证,冲减发生退费当期的业务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
(三)航运企业按协议给予代理单位的运输佣金,不得抵减运输收入,应当作为费用,借记“营业费用”科目。
(四)港口企业按协议支付给船方的滞期费不应从装卸收入中扣除,应作为装卸业务成本,在“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五)航运企业采取包干费方式收取的货物运输收入,应按包干净收入金额确定运输收入。付给次段运输单位的二程运费不列入运输收入。
(六)对于海洋运输业务,期末结算或决算时,船舶营运航次已完成、运费单证尚未寄达,根据有关资料预估收入入账时,借记“已完航次未达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运输收入)。待运费单证到达,以红字冲回上述分录,按运费单证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运输收入)。如运费单证到达时,年度决算已经办竣,应根据运费单证,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运输收入——以前年度运输收入);同时按上年预估入账数以红字借记“已完航次未达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运输收入)。
(七)港口企业采取包干费方式一次收取的货物包干费收入,能够分清包干收费中各项不同业务计费的,应分别装卸业务、堆存业务、港务管理业务和其他业务确定不同业务的金额,贷记本科目及所属明细科目、“其他业务收入”;不能分清包干收费中各项不同业务金额的,按包干收费全部金额,贷记本科目(包干费收入)。
(八)货物堆存业务在免费堆存期内,不予确认堆存收入。堆存费应与货主和代理单位按每计费单位每天加以计算,定期结算(每月至少一次),开出堆存费单据,确认堆存收入,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期末,除海洋运输企业以及需要确认跨年度的年末未完劳务收入的企业外,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海洋运输企业如果年末未完航次对本年损益影响不大,期末应将当期全部已完航次的收入和以前年度运输收入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为未完航次的已收款项,作为“未完航次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上并同“预收账款”项目反映。
海洋运输企业如果年末未完航次对本年损益影响较大,在航次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按已发生的航次成本与估计的航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属于本年的运输收入,将其结转“本年利润”科目。也即本年年末应确认的未完航次收入为:

在航次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年末未完航次收入应按航次已发生的成本进行确认,将其结转“本年利润”科目。
需要确认年末未完航次收入的海洋运输企业与其他需要确认年末未完劳务收入的企业,年末本科目若为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并同“预收账款”项目反映;若为借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并同“应收账款”项目反映。
5102 其他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经营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二、本科目设置的明细科目及其核算内容:
(一)代理收入,核算企业经营船舶或货运代理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二)旅客服务收入,核算企业客运船舶经营的餐务、商品销售、卧具出租以及港口客运站经营小卖部、行李寄存、搬运等业务收入;
(三)租赁收入,核算企业经营租赁性质出租船舶、装卸机械、库场等所取得的收入;
(四)理货收入,核算企业从事国轮、外轮理货和上门理货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五)供应服务收入,核算企业经营对外供油、供水、供电等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六)通讯服务收入,核算企业的通讯部门对外提供通讯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七)外派劳务收入,核算企业向其他单位派遣劳务人员取得的收入;
(八)销售收入,核算企业从事材料物资销售、车船及机械修理等业务取得的收入;
(九)其他收入,核算不属于上述业务收入的其他业务收入。
三、企业应按有关规定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的实现。本期已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应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期末,企业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401主营业务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水运企业经营运输、装卸、堆存、港务管理等业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二、本科目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一)本科目设置的明细科目及其核算内容:
1.运输支出,核算海洋、内河运输企业经营旅客、货物运输业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2.装卸支出,核算海、河港口企业经营装卸业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3.堆存支出,核算企业经营仓库和堆场业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4.港务管理支出,核算海、河港口企业所发生的各项港务管理费用;
5.其他支出,核算企业经营的不属于上述业务的其他主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
(二)海洋运输企业应按运输工具类型(如集装箱船、货轮、客货轮、油轮、拖轮、驳船等)或单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核算运输业务成本。对远洋运输业务计算航次成本时,还应按各船舶的航次设立明细核算。
对于各运输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应按航次运行费用、船舶固定费用、船舶租费、舱(箱)位租费、集装箱固定费用等成本项目分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还可分船舶另设“以前年度运输支出”明细科目,归集和核算本期登记入账的属以前年度发生的船舶经营成本费用。
(三)内河运输企业应按运输船舶、或船舶类型(如集装箱船、货轮、客货轮、油轮、拖或推轮、驳船等)、或船队、或运输业务类别(如客运、货运、油运、驳运、排运、集装箱运输等)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并按船舶直接费用、船舶维护费用、集装箱固定费用、营运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港口企业对所经营的装卸业务应按专业作业区或货种等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并按装卸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五)港口企业对所经营的堆存业务,应按照装卸作业区、仓库、堆场设备种类(如堆场、油罐、筒仓、货棚等)等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并按堆存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六)港口企业对所经营的港务管理业务,应按港务管理设施种类或单项港务管理业务(如码头管理、引航管理、航道管理、铁路专用线管理、系解缆管理等)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并按港务管理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本科目的账务处理如下:
(一)海洋运输企业经营运输业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能够直接归属航次的各项费用,包括货物费、集装箱货物费、港口费、中转费、速遣及滞期费等,按规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汇集,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船——××航次),贷记“预付账款”、“备用金”等科目;对于不能直接归属航次的各项费用,先在“船舶固定费用”、“集装箱固定费用”等科目归集核算,期末,再将这些费用按规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记入有关业务成本,按分配记入运输业务成本负担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船——××航次),贷记“船舶固定费用”、“集装箱固定费用”等有关科目。
企业运输船舶领用补给燃料、润料时,根据有关凭证,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船——××航次),贷记“燃料”、“材料”、“应付账款”等科目,会计期末应实地盘存,查明实际结存量,根据实际盘存量和规定的单价,冲减有关业务成本,借记“燃料(船存燃料)”、“材料(润料)”科目,贷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船——××航次)。下月初将前述分录转回,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船——××航次),贷记“燃料(船存燃料)”、“材料(润料)”科目。实地盘存资料难以取得时,可以各船舶最接近期末的已完成航次结束后船舶轮机日志报告记录的燃料、润料结存数量作为期末结存数量,也可据此经必要的推算确定期末结存量。
运输船舶在营运生产中从事与运输无关业务,如旅客服务业务,港内作业,救援遇难船舶等发生的费用,属于“与运输成本无关费用”,不应记入运输业务成本。能够分清属于非运输工作的其他业务的船舶费用,如燃料费用、港口费用等,应直接记入其他业务成本,不通过本科目核算。不能够分清属于非运输工作的其他费用,期末应按各船舶本期从事运输工作和非运输工作天数的比例,计算和确定“与运输成本无关费用”的金额,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船——××航次)。
运输船舶因故(如厂修、自修、事故停航等)停航期间发生的燃料费、港口费等有关费用应作为船舶非营运期费用,应通过“船舶固定费用”科目“非营运期费用”项目单独归集和核算。
期末结算或决算时,如果船舶航次已完、运输支出单证尚未收到,应根据有关资料,预估支出入账时,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船——××航次),贷记“已完航次未达支出”科目。当运输支出单证到达时,以红字冲回上述分录,按运输支出单证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船——××航次),贷记“预付账款”、“燃料”、“应付账款”等科目。如运输支出单证到达时,年度决算已经办竣,应根据运输支出单证,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以前年度运输支出),贷记“预付账款”、“燃料”、“应付账款”等科目。同时按上年已预估入账数以红字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以前年度运输支出),贷记“已完航次未达支出”科目。
期末,对所有已完航次的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年终,对于开始和完成分别属于不同会计年度的航次即年末未完航次,如果对运输收入进行确认的情况下,应相应地确认未完航次的成本,即按已发生的航次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科目。
海洋运输企业本科目期末若为借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并同“存货”项目反映。
(二)内河运输企业运输船舶所发生的船舶直接费用应根据原始凭证和有关费用分配表,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贷记“燃料”、“材料”、“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有封冻、枯水等非通航期的企业,运输船舶在封冻、枯水等非通航期发生的船舶费用应通过“船舶维护费用”科目核算。
因发生洪水或建设水利、水电设施造成断航,船舶在断航期用于船舶照明、取暖等所耗用的燃料、船舶维护耗用材料以及留船船员工资和职工福利费等船舶直接费用,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船舶临时从事非运输工作(如救援、临时出租、短期征用等)所发生的与运输业务无关的直接费用,于费用发生时一并在本科目归集,期末按规定方法计算予以扣除,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运输支出)。
计算扣除各类运输船舶的与运输成本无关的费用(临时从事非运输工作所应负担的船舶直接费用),客轮、客货轮、货轮、油轮、驳船应按每营运吨天的船舶直接费用和船舶从事非运输工作营运吨天计算。拖(推)轮应按每营运千瓦天船舶直接费用和船舶从事非运输工作营运千瓦天计算。
企业的交通工作船舶、供应船舶、流动修理船舶以及自营港埠的港作船舶、趸船等发生的费用应分别在“辅助营运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期末,内河运输企业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三)港口企业经营装卸、堆存以及港务管理等业务发生的各项业务费用,应按区分不同业务成本的费用,分别记入装卸、堆存以及港务管理等业务成本。能直接记入不同业务成本项目的费用,借记本科目(装卸支出、堆存支出、港务管理支出),贷记各有关科目;不能直接记入的费用应在“营运间接费用”等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再将这些费用按规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记入有关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装卸支出、堆存支出、港务管理支出),贷记“营运间接费用”等科目。
企业装卸队、机械队、工具队等装卸生产部门从事另有收费来源的杂项作业(如机械出租等),应根据非装卸作业的工时记录、机械台时记录、工具领用记录和规定的单位费用或结算价格,编制“与装卸业务无关费用分配表”,据以扣除与装卸业务无关支出,结转由其他业务支出负担,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贷记本科目(装卸支出)。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按所取得的非装卸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扣除标准。
对企业仓库、堆场设施对外出租等与堆存无关业务,期末企业应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仓库、堆场及堆存设备的出租资料,按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与堆存无关业务应负担的费用金额,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堆存支出)。
期末,港口企业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一般应无余额。
(四)企业发生的事故费用、损失,除全损事故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外,其余海损、机损、货损、货差、污染、行车事故和人身伤亡等事故费用,包括施救、修理、赔偿、善后等直接损失,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装卸支出、堆存支出、港务管理支出——事故损失),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应由保险公司负担的保险赔偿以及办理共同海损收回的赔偿款,以及应由事故对方或过失人负担的部分,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装卸支出、堆存支出、港务管理支出——事故损失)。年终,对于当年不能结案的事故,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有关资料,合理估计事故净损失预提事故费用,列入当年的运输成本,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装卸支出、堆存支出、港务管理支出——事故损失),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待事故结案时,将实际费用、损失与预提数的差额,调整结案年度的运输成本。
发生的货损、货差等质量事故损失(包括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企业的责任所发生的货物丢失、短缺、毁损、受潮、污染、差错等事故,以及受损货物的削价损失费用等),在扣除过失人支付的赔偿金额后,按净损失记入有关成本、费用的“事故损失”项目,借记本科目(运输支出、装卸支出、堆存支出、港务管理支出——事故损失),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属于不可抗力造成的质量事故损失,按实际损失扣除残值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记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5405其他业务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基本营运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相关的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二、本科目应按其他业务种类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并按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经营其他业务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应根据有关凭证按业务类别直接记入“其他业务支出”相应费用项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材料”、“银行存款”、“燃料”、“其他应交款”、“应交税金”等科目;不能直接记入的,可先在“营运间接费用”、“辅助营运费用”等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再将这些费用按规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记入有关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营运间接费用”、“辅助营运费用”等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501营业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在营运过程中为了组织货源、客源而专设的揽货业务机构经费和其他为揽货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专设揽货机构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租赁费、差旅费、办公费、其他业务费,及其按约定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代理人的揽货业务代理费(佣金)、外付劳务费、航运信息公告费、展览费用、广告费和资料印刷费等。
二、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收账款”等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502管理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公告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不包括运输船舶的使用税)、土地(海域)使用税(费)、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和应记入运输支出的船存燃料亏缺)、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二、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本科目的账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三章 关于水运企业营运成本、费用核算的规定
为了规范水运企业营运成本、费用的核算,对水运企业营运成本、费用的构成,营运成本、费用核算的原则,营运成本、费用的具体核算,有关水运业务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单位、成本计算期、成本项目、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方法、成本的计算进行如下规定。
企业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结合水运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需要对营运成本、费用进行核算。
第一节营运成本、费用的构成
营运费用,是指企业在从事运输、装卸、堆存、港务管理和其他业务等日常营运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营运费用不包括资本性支出、对外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以及国家规定的不得列入费用的其他支出。
营运费用按照其能否归属于某项业务的耗费分为营运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
营运成本,是指能归属于某项营运业务的耗费的营运费用,是企业为从事运输、装卸、堆存、港务管理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期间费用是指不能归属于某项营运业务的耗费的营运费用。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为了组织货源、客源而专设的揽货业务机构经费和其他为揽货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专设揽货机构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租赁费、差旅费、办公费、其他业务费,及其按约定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代理人的揽货业务代理费(佣金)、外付劳务费、航运信息公告费、展览费用、广告费和资料印刷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公告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不包括运输船舶的使用税)、土地(海域)使用税(费)、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和应记入运输支出的船存燃料亏缺)、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承诺费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第二节营运成本、费用的核算原则
1.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各项费用受益期间来确定应由本期营运费用负担的各项支出。凡应由本期有关营运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负担的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记入本期的相关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凡不属于本期有关营运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负担的支出,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记入本期的相关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
2.企业应将当期完成的营运业务的成本转入当期损益,期间费用应直接记入当期损益。
3.企业经营多种业务时,必须分别各项营运业务计算成本,凡能分清应由某项营运业务负担的耗费,则直接记入该种业务成本;凡不能分清的耗费,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各项营运业务成本。
4.企业应按照各项营运业务耗费的实际发生额确定各项营运业务的营运成本,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采用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核算的,应按照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将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第三节营运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物资费用的核算
企业在营运活动中耗用的各种物资,应当及时填制领用的原始凭证,并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核算耗用的数量和金额,按实际耗用额记入相关业务的营运成本或期间费用。
已领未用的各种物资,应在月末办理退料手续,需留待下月继续使用的,也应办理“假退料”手续。
企业回收的各种边角余料、下脚料、废料等,凡是有利用价值的,应当及时交库或转送辅助生产部门进行加工,并应估计入账,分别冲销相关业务的营运成本或期间费用。
1.企业耗用的燃、润料,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方法来计量本期的实际消耗数。
企业船舶领用及外购燃料,应作为“船存燃料”处理,不得以领代耗。期末应实地盘点,查明存量,根据轮机日志计算填制轮机报告,填明燃料上期结存,本期补给,本期结存的数量,经审核后,送交财会部门汇总编制“燃润料消耗汇总表”。
装卸机械燃料的实际消耗,可采用“满油箱制”等办法,在月初、月末油箱加满的前提下,当月各次加油的累计数就是当月燃料实际消耗数。实行油票管理办法的,每月由供应部门按定额发给司机油票,月终结算。
月终,企业财会部门应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原始凭证和“燃润料消耗汇总表”,核算本月运输船舶、装卸机械等实际耗用的燃、润料,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责任部门,分别记入有关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
运输船舶耗用的燃、润料,应由相关的运输业务成本负担,记入“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中的“燃料”和“船舶固定费用”中的“润料”项目。有封冻、枯水等非通航期的企业,非通航期用于船舶照明、取暖等所耗用的燃料,记入“船舶维护费用”中的“燃料”项目。因发生洪水或建设水利、水电设施造成断航,船舶在断航期用于船舶照明、取暖等所耗用的燃料,记入“营业外支出”。
装卸机械耗用的燃、润料,记入“主营业务成本——装卸支出”中的“燃料”、“润料”项目。
从事其他业务所耗用的燃、润料,记入“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燃、润料”项目。
企业的辅助营运部门及企业自营港埠、船队等耗用的各种燃料,应记入“辅助营运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的有关成本项目,并按规定的分配方法,记入有关营运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耗用的各种燃、润料,记入“管理费用”中的有关项目。
2.企业消耗的各种材料、备品配件、通讯导航器材,应根据仓库转来的领退料凭证,按照用途进行归集。运输业务、装卸业务、堆存业务、港务管理业务和其他业务领用的,应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分别记入“主营业务成本——运输支出”、“主营业务成本——装卸支出”、“主营业务成本——堆存支出”、“主营业务成本——港务管理支出”和“其他业务支出”中的“材料”等有关成本项目。有封冻、枯水等非通航期的企业,船舶在非通航期领用的维护用材料,记入“船舶维护费用”中的“材料”项目。因发生洪水或建设水利、水电设施造成断航,船舶在断航期领用的维护用材料,记入“营业外支出”。辅助营运部门及企业自营港埠、船队等领用的材料,应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记入“辅助营运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中的“材料”项目,并按规定的分配方法,记入有关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记入“管理费用”中的有关项目。
为全面反映企业营运生产和其他部门耗用的各种材料情况,企业应按月汇总编制“材料发出凭证汇总分配表”,据以记入有关营运支出明细分类账。
3.企业发生的水费、动力及照明费,应由企业财会部门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月末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责任部门汇总编制“水费、动力及照明费用计算分配表”,据以分别记入相关业务的营运成本或期间费用。企业自营的供电、供水、供气、排水等部门所发生的水费、动力及照明费应通过“辅助营运费用”科目核算,并按照各部门耗用的数量进行分配。
4.企业耗用的低值易耗品,应当以其摊销额记入有关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或者分期摊销的方法。一次摊销法是指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一次全部记入有关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的摊销方法;分期摊销法是指根据低值易耗品的原价和预计使用期限,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分次摊入有关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的方法。
月末,应由企业财会部门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在库低值易耗品发出凭证、低值易耗品报废单,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责任部门汇总编制“低值易耗品摊销计算分配表”,据以分别记入相关业务的营运成本或期间费用。
企业应定期对各种物资进行盘点。对盘盈、盘亏或者毁损的物资应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盘盈的物资冲减管理费用;定额内的库存损耗,按实际损耗数记入管理费用。超定额的库存损耗,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凡是应由供应单位、运输机构、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赔偿的,要及时提出赔偿要求;属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按实际损失扣除残值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记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应由企业负责的超定额损耗,记入管理费用。
各种物资的定额损耗率,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

关于调整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的通知

财政部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调整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的通知

财教〔2011〕6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人口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人口计生委:
  根据《财政部 人口计生委关于建立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财教〔2011〕622号)规定,经研究,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调整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以下简称奖扶标准)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以下简称特扶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扶标准从现在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
  二、特扶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从现在的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35元,特扶标准(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由现在的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特别扶助(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标准暂不调整。
  三、调整标准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现行规定分别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各地财政、计生部门要落实地方应负担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保证及时、足额按照调整后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资金。
                          财政部 人口计生委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