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联合新闻公报

时间:2024-06-17 18:01:3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4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联合新闻公报

中国 菲律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联合新闻公报



2004/09/03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菲律宾共和国总统格罗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于2004年9月1至3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此访旨在促进中菲两国之间紧密的传统友谊和睦邻友好关系,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

  访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阿罗约总统举行了会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了阿罗约总统。

  两国领导人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对中菲关系取得的积极进展和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化表示满意。双方重申将继续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一致同意在两国政府2000年签署的关于21世纪双边合作框架《联合声明》有关原则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中菲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双方同意于2005年共同举办庆祝活动,纪念中菲建交30周年。

  双方同意保持和促进高层接触与各层次的交流,同意加强两国政府各部门、工商界、学术界、新闻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往。

  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各种磋商与合作机制,包括两国外交磋商、领事磋商、贸易联委会、农业联委会和科技联委会等磋商与合作机制。

  双方一致认为中菲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注意到两国贸易近年来取得显著发展,同意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改善贸易结构并拓展服务贸易合作。

  双方期待着菲律宾于2005年1月1日加入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菲方对中国的灵活性表示感谢。

  菲律宾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为继续扩大相互投资,双方同意鼓励各自企业赴对方国家投资兴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资源、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菲方感谢中方对菲农业发展和北部铁路建设提供的支持。

  双方表示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旅游合作,鼓励各自公民赴对方国家旅游。

  双方同意促进两国人员交流,加强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双方一致认为扩大中菲军事和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增进两国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意探讨建立中菲国防部门防务安全磋商机制。双方同意积极落实两国在司法协助、打击贩毒等跨国犯罪领域的合作协议。

  菲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表示理解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

  双方重申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尚未全面并最终解决南海地区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前,双方将继续探讨共同开发等合作。双方同意根据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推动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双方一致认为尽快积极落实中国与东盟于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助于将南海变为合作之海。

  双方同意继续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积极建设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并进一步促进东盟与中日韩合作。

  双方认为中菲两国应继续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寻求建立公正平衡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双方一致认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菲方赞赏中方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所作的积极努力。

  阿罗约总统对访华期间中方给予其本人及菲方代表团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感谢。

  阿罗约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在方便的时候访问菲律宾,胡锦涛主席对此表示感谢。双方将做好胡锦涛主席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的准备工作。

大连市著名商标认定与保护暂行办法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著名商标认定与保护暂行办法
大连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大连市商标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保护著名商标,推动商标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大连市著名商标(以下简称著名商标),是指在本市市场上享有较高信誉、为公众所熟知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认定的注册商标。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是负责著名商标认定与保护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认真做好著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工作。
第四条 著名商标的认定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认定
第五条 本市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凡在中国境内注册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商标,均可以申请认定为大连市著名商标:
(一)注册并实际使用满二年以上;
(二)在本市或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信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
(三)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达到优质标准,并能长期保持稳定;
(四)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同行业中位居前列;
(五)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属于出口商品的,其商标应当在较多国家(地区)注册,并拥有较广泛的销售地区;
(六)商标所有人注重对商标的使用、管理和保护,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第六条 著名商标的认定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请人持近两年的有关资料,向所在地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填写《大连市著名商标认定申请表》。
(二)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认为符合条件的,向市工商局推荐;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对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以推荐有异议的,可以直接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认定申请。 (三)市工商
行政管理局对推荐认定的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和实地考核,并征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四)认定为著名商标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认定证书并予以公告;未予以认定的,以书面形式通知推荐单位及申请人。
第七条 著名商标认定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申请人应于每年下半年提出申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于次年上半年作出认定或不予认定的决定。
第八条 著名商标有效期为三年。期满需保持著名商标称号的,应在期满三个月前重新提出认定申请。
第九条 著名商标难以保持信誉的,其注册人可自行申请注销其著名商标,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查后予以公告。
第十条 用于认定著名商标的工本费、公告费等有关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三章 保护
第十一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依法加强对著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并指定专人对取得著名商标专用权的单位予以具体帮助和指导。
标有著名商标的商品视同“知名商品”。
第十二条 著名商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告后,除其注册人外,禁止他人用作企业字号(商号)或擅自使用著名商标及其商品上的特有名称、包装及装潢。
第十三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定期印发“大连市著名商标名录”,抄送全国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著名商标在异地被侵权时,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与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协调处理。
第十四条 被评为大连市著名商标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推荐申报国家驰名商标。
第十五条 著名商标在转让、办理使用许可或变更有关认定事项时,其注册人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批准或备案手续。

第四章 罚则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或处理:
(一)申请人申请认定著名商标时弄虚作假或者串通他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取消其申请资格,三年内不受理其申请;
(二)未经认定,伪称著名商标的,责令限期改正,无违法所得的,处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将他人著名商标的名称作自己的企业字号(商号)的,依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九条第二项规定予以纠正;
(四)擅自使用他人著名商标及其商品上的特有名称、包装及装潢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取得著名商标的单位,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除依法处罚外,对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著名商标称号,并予以公告。
第十八条 著名商标认定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3月3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知

农办市[2007]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503号令)、国务院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部决定于9-12月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集中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重要意义

  近段时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各方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8月30日,我部召开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视频会议,明确提出农业投入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全国秋播工作马上就要展开,农业投入品市场即将进入全年第二个购销旺季。各地农业部门务必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根据当地秋冬种农业生产和农业投入品需求特点,尽快制定针对性强、详实具体、操作可行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细化工作措施,保障工作条件,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治理行动取得预期成效,保障秋冬种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重点内容

  专项治理行动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整顿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要加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对已经发放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等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或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证号,要依法注销或撤销;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厉查处。农药重点是加强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管理,加强对农药登记证照、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核查。兽药重点是加强对重大疫苗供应单位的监管,核查其资质、管理制度、供应记录及冷链条件。饲料重点是检查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企业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检查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检查企业基本条件、生产记录及产品检验记录等。要督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产品质量和经销档案,实现可追溯管理。

  (二)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大检查。市场检查要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即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药重点是检查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问题;在农药产品中擅自添加国家禁限用及未经登记成分问题;农药标签不规范、擅自使用未经登记核准的名称问题。要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彻底捣毁非法生产高毒农药“黑窝点”。兽药重点是对兽药经营、使用环节进行拉网式检查,加大禁用兽药清缴力度;检查近年来列入兽药质量通报的生产、经营企业,坚决收缴销毁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废止地标产品;加强疫苗田间试验、区域试验监管工作,严厉查处假借试验名义,违法制售疫苗行为。组织开展兽药标签清查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行为,坚决捣毁制售假疫苗窝点。饲料重点是加强对饲料和养殖环节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蛋白精”、“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硝基呋喃以及非法添加苏丹红、孔雀石绿等化学物质的违法行为,从源头防止违禁物流入饲料和使用环节。重点单位是指近年来群众举报投诉多、违法生产经营农业投入品情节严重以及造成重大农业生产责任事故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重点区域是指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执法检查要建立规范的档案记录,做到有查必有录。

  (三)加大案件查处和惩治力度。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加大农业投入品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市场检查、投诉举报、媒体披露等各种途径发现的案件,要认真进行核查。重大案件,要按照我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及时报告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涉嫌犯罪的案件,要按照我部与公安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在农资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做好移送工作,禁止以罚代刑。要充分用好《特别规定》赋予农业执法部门查封、扣押等必要权力,严厉查处各类非法使用农业投入品行为。

  (四)广泛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要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加大对农业投入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例行监测,重点监测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企业。要及时整理监测结果,发布预警公告,提醒广大农民不要购买质量不合格产品。对质量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业投入品,要及时报请上级农业部门,必要时商请公安机关,彻查源头。要在农产品出口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大中型生产企业开展禁用投入品监督抽查。农药监督抽查重点是甲胺磷等5种高毒禁用农药的替代产品和近年来市场抽查中发现质量存在问题的产品。重点检测的项目是产品中是否含有甲胺磷等禁用农药成分和未经登记成分。抽查的重点区域是群众举报和近年抽查发现问题较多的地区,尤其要加大对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所用农药的抽查力度。兽药监督抽查重点是近年来兽药抽检通报被列入重点监控企业的产品、标称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和含量低于80%的劣兽药;临床用量大、使用范围广、问题突出的产品;水产养殖用兽药产品。饲料产品监督抽查重点是加大对进口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以及水产用饲料中添加禁用兽药监督抽查,强化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及产品监督检查。

  (五)强化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的指导。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知识,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提高农民规范化种养殖技术水平。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要大力推广使用安全高效的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积极开展相应的技术、信息服务。

  (六)切实做好投诉举报和信息服务。要按照我部要求,加快“12316”三农热线开通工作。已开通热线的地区,要做好管理,切实发挥热线方便农民群众投诉举报和信息服务的作用。没有开通的地区,要尽快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开通事宜,力争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通,进一步拓宽农资打假投诉举报渠道,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三、重点活动

  (一)举办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暨农资打假保安全网上论坛。9月,在秋播关键时节,围绕“科学使用投入品,农资打假保安全”主题,举办网上论坛,回答网友提问。邀请有关专家介绍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识假辨假维权知识,指导农民科学选购、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二)印发《农业部致全国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9月,给全国农民朋友发出公开信,提醒农民朋友购买农业投入品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

  (三)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大检查。9-10月,组织各地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清查整顿不合格市场主体,严厉打击各类无证、冒证、一证多用以及产品标签与审定内容不符、任意扩大使用范围、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查。9-12月,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兽药和饲料产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发布预警公告,提醒广大农民不要购买质量不合格产品。

  (五)查处并公布大要案件。9-12月,联合公安等部门,查办各种途径发现的农业投入品重大案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大案要案。

  (六)曝光不合格农业投入品企业和产品名单。9-12月,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后果,以及连续多次抽检质量不合格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产品,列入“黑名单”重点监控,并通过新闻媒体依法向社会曝光。

  (七)组织开展甲胺磷等5种高毒禁用农药集中检查活动。9-10月,各地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对市场开展集中检查,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行为,对收缴的高毒农药要组织集中销毁。印发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挂图,广泛宣传,落实国家禁令。

  (八)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和督查检查活动。9-12月,由农业部等部门组织明察暗访和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赴重点地区开展明察暗访和督查检查活动,追查假劣农业投入品生产源头,端窝点;检查各地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采取的措施、主要做法和成效等。

  四、有关要求

  (一)落实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涉及面广,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责任大。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将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列入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投入,保证所需抽检和工作经费以及技术装备,不断改善农业执法条件。加强抽检体系建设,更新充实仪器设备,配备基层急需的检测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三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尽快建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相适应的执法体系。要继续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健全执法机构,充实执法人员,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改善执法装备和条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信息报送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要求,9-12月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工作信息实行周报制度。为此,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期间,工作信息也要实行周报制度,即每周二下班前报送上周情况。每月报送一次工作小结,12月15日前报送专项治理行动总结。报送内容包括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各地重大活动和工作动态、农资打假统计表、大要案查处情况和查获禁限用农兽药情况等。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要及时报送。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我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28日下发的《关于农产品专项整治期间农资打假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农市秩函[2007]21号)要求,及时报送周报信息。

  联系电话:010—64192678、64192694

  传真:010—64193157

  电子邮件:nybdjb@agri.gov.cn

                   二○○七年九月九日